现在人类进入了一个很不确定的时代,从互联网发明之后,整个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极速发展的快行轨道。今后我们遇到的不确定性会非常多,在这个时代和这样的生存背景各种个样的想法也很多。

最近几天听到一些奇特的活法,引自冯伦的《野蛮生长》的“特种部队与基地组织”部分。

企业的领导研究管理,目标自己都很清楚,应该把精力放在组织和人事上,也就是组织的变革和人的解放。未来组织变革的走向是什么,观察历史看出,组织变革效率最高的是军队,它是在变动环境下的对抗性博弈,管理学说大部分是环境假定下的对抗博弈。所以将军是最好的管理者。这也是为什么西点军校出来的CEO多过哈佛商学院。
  军事组织的变革是商业组织变革的先导。今天从全世界范围来观察,军事组织在朝两个方面变革即正规组织、合法组织特种部队化和非法组织或非契约性组织基地化。
  所谓特种部队化,美国拉姆斯费尔德主导的新军事变革就是特种部队化。现在所有的国家都在增加特种部队,减少常规的海陆空军。特种部队中又着重增加信息战部队和心理战部队。增加之后,它的成本和收益发生什么变化呢。简单地说就是大后台小前端。70%的钱用来找目标,30%的钱花在直接摧毁目标上。前端的组织变成全能的,后台变成系统的支持力量。以前前线的连长指挥不了炮兵,要报告师部请求支援,师部下命令炮兵才开炸。现在系统的支持力量超强,前端功能全面,特种战士一封email炮兵就开打。部队在哪,队员的位置在总司令的指挥屏幕上显示得十分精确。不能想象,解决阿富汗塔利班的是123人的特种部队。3人一组,每组支持系统是5000万美金。3人小组包括一名信息情报专家,一名火力炸弹专家,一名战斗专家。他们互相了解一点对方的领域,紧急救援、包扎等都经过训练。我们来看它的成本收益的变化。过去战争成本主要用在军火、死人身上,轰炸目标的成功系数低,70%的成本浪费掉,30%的钱正中目标。现在使用巡航导弹,70%的成本在找目标,卫星定位之类的,30%是炸药成本。现在战争条件下,用于找目标的成本加大,直接针对敌人的费用少了。
  这3个人怎么作战呢?北方联盟一开始很怀疑,特种部队的人说,你们很快就能看到我们的力量。计划第二天装备一个团,北方联盟的人都傻了,这怎么弄啊。特种战士拿出笔记本电脑,开始输入人员的身高、体重,配备的军装、皮鞋、军帽、枪支……一封电子邮件发走,全球的供应链就开始调动。第二天下午,飞机直投下来。装备好之后,北方联盟的人还是走在后面,前面是塔利班军队栖身的山谷。特种部队拿出红外线扫描――“死亡射线”寻觅,锁定目标。假如有400人,他会计算出相应匹配炸弹的数量。炸弹太少杀伤力不够,太多又浪费成本,而且血肉横飞国际影响不好。最后选择一种炸弹,基本把他们闷死,尸体完好。这些炸弹所需费用也同时明确计算出来,美国总部根据这些信息核算战争经费。飞机上的哥们儿听着音乐早已等得不耐烦了,收到email,输入参数坐标开战,几秒钟之后山谷里悄无人声。这几个特种兵在北方联盟军队眼中犹如天兵天将,立即被奉若神明。所以,现代战争成本是精确计算的,前台是全能的,主要靠强大的支持系统,保证有效使用战争资源,战争更加伦理化。
  所谓基地化,是用价值观、文化、情绪协调的自由分子运动,成本是分散承担的,收益是巨大的。911的成本是22万美金,而美国的直接损失2000亿美金,间接损失4000亿美金。基地组织比较分散,没有层层的管理,很多行动并不是拉登直接布置的。他们只是用价值观和宗教情绪统帅。中关村有很多虾米公司,也是基地组织化。这种组织形态成本分散且低廉,利益统一,回报巨大。

概括下来的意思就是未来的组织形态有可能和上面引文中描述的比较接近,过去的组织其实都称作为树枝型组织,就像树一样,有根,有干,干上生枝,枝上发叶,每一个在组织上都在组织的分枝当中,上有老板,下有下属,但未来的互联网社会可能就不是这个样子,会出现两种组织,一种盈利型组织,叫突击队型组织,就有点像美国大兵在阿富汗的军队的形态,他的特点是大后台加上小分队,真正打仗的是在阿富汗山区的可以攻三个人一组这样的战斗小分队(机动性强),有点像360这家公司。另一种非盈利型组织,叫基地型组织,他的特点有,成员极度分散,无论在世界上的哪个角落,只要大家有同样的信仰和爱好,不用面试,不用签合同,我就可以宣布我要做这件事,成本个自负担,靠价值观来协调,认同这个价值观才是你去做这件事的动力,他的激励是内激励,干的好干的坏组织给你发薪水。这两种组织由于本身特点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有一个核心形成的小团队,就是不可能长的很大,也许长得非常大的组织已经不太适应当今的互联网社会了,例如微软公司很大,员工很多,产品线很长,但是微软不会去彻底的去做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因为单单靠卖Office软件,每年它就能活的几百亿美元的收入,投资人和股东永远不会放弃这些收益去进行彻底的转型。


还有一个我很喜欢的bloger、资深产品经理,上个月,他说他希望以后的日子,做一个自由职业者,组织一个业余时间的App研发小组,研发运营一些轻量级,玩票性质的小App。活不下去的时候去做做咨询,做做产品策划。也许也是另一种活法。我也相信这样做的人会越来越多。

如果你也认同上面的观点,可以把冯仑的《野蛮生长》和Jason Fried /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的《重来》(英文名叫Rework)的相关章节拿过来读一读。第一本比较浅出,也比较轻松。第二本,就真正介绍了一下美国硅谷正在发生的事情和解读,强烈推荐。